周易五千 zy5000.cn  邵长文《易经》算命总站

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十五卦:萃卦正解-泽地萃(兑上坤下)

字体: 背景: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默认背景

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十五卦:萃卦正解-泽地萃(兑上坤下)

45、第四十五卦兑宫(二世):泽地萃卦(兑上坤下)

泽地萃卦 地位:老阴|人位:少阳|天位:少阳|错卦:山天大畜|综卦:地风升|交互卦:风山渐

错卦;山天大畜。综卦;地风升。交互卦;上巽下艮成;风山渐。

地位;老阴。人位;少阳。天位;少阴。

序卦传;物相遇而后聚,故受之以萃;萃者聚也。

崔觐曰: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,故言物相遇而后聚。

萃: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,利贞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。

彖曰:萃,聚也;顺以说,刚中而应,故聚也。王假有庙,致孝享也。利见大人亨,聚以正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。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
象曰:泽上于地,萃;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萃兑上坤下

程传:《萃·序卦》:“姤者遇也,物相遇而后聚,故受之以萃。萃者,聚也。”物相会遇则成群,《萃》所以次《姤》也。为卦兑上坤下,泽上于地,水之聚也,故为《萃》,不言泽在地上而云泽上于地,则为方聚之义也。

萃,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,利贞,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。

朱熹:“萃”,聚也。坤顺兑说,九五刚中而二应之,又为泽上于地,万物萃聚之象,故为《萃》。亨字衍文。“王假有庙”,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庙之中,王者卜祭之吉占也。祭义曰:“公假”于太庙是也,庙所以聚祖考之精神,又人必能聚己之精神,则可以至于庙而承祖考也。物既聚,则必“见大人”而后可以得“亨”。然又必利于止,所聚不正,则亦不能亨也。大牲必聚而后有。聚则可以有所往,皆占吉而有戒之辞。

程传:王者萃聚天下之道,至于“有庙”极也,群生至众也,而可一其归仰,人心莫知其乡也。而能致其诚敬,鬼神之不可度也。而能致其来格,天下萃合人心总摄众志之道非一,其至大莫过于宗庙。故王者萃天下之道,至于“有庙”,则《萃》道之至也。祭祀之报,本于人心。圣人制礼以成其德耳,故豺獭能祭,其性然也。萃下有亨字,羡文也,亨字自在下,与《涣》不同。《涣》则先言卦才,《萃》乃先言卦义,彖辞甚明,天下之聚,必得大人以治之。人聚则乱,物聚则争,事聚则紊,非大人治之,则萃所以致争乱也。萃以不正,则人聚为苟合,财聚为悖入,安得亨乎,故“利贞”。《萃》者丰厚之时也,其用宜称,故“用大牲吉”。事莫重于祭,故以祭享而言。上交鬼神,下接民物,百用莫不皆然。当萃之时,而交物以厚,则是享丰富之吉也,天下莫不同其富乐矣。若时之厚,而交物以薄,乃不享其丰美,天下莫之与而悔吝生矣。盖随时之宜,顺理而行,故《彖》云“顺天命也”。夫不能有为者,力之不足也,当萃之时,故“利有攸往”。大凡兴工立事,贵得可为之时,萃而后用,是动而有裕,天理然也。

程子曰:《萃》、《涣》皆立庙,因其精神之萃,而形于此,为其涣散,故立此以收之。

项安世曰:卦名下元无亨字,独王肃本有,王弼遂用其说,孔子彖辞初不及此字。

赵汝腾曰:阳居五而五阴从之为《比》,阳居五与四而四阴从之为《萃》,二卦相似,然《比》者众阴始附之初,圣人作而万物睹之时也。《萃》者二阳相比,群阴萃而归之,君臣同德,万物盛多之时也。

龚涣曰:“假”字,疑当作昭假烈祖之假,谓感格也。王者致祭于宗庙,以己之精神,感格祖考之精神,所以为《萃》也。

何楷曰:“用大牲吉”,承“王假有庙”言,“利有攸往”,承“利见大人”言。

李光地:以《彖传》观之,“利见人人亨利贞”为一事无疑。“王假有庙”者,神人之聚也。“利见大人”者,上下之聚也。“用大牲吉”。广言群祀,由假庙而推之,皆所以聚于神也。“利有攸往”,广言所行,由见大人而推之,皆所以聚于人也。

萃,聚也。顺以说,刚中而应,故聚也。

朱熹:以卦德卦体释卦名义。

程传:“萃”之义聚也。“顺以说”,以卦才言也。上说而下顺,为上以说道使民,而顺于人心。下说上之政令,而顺从于上。既上下顺说,又阳刚处中正之位,而下有应助,如此故所聚也。欲天下之萃,才非如是不能也。

李光地:“顺以说,刚中而应”,亦非正释卦名,乃就卦德而推原能以聚者,以起释辞之端也。盖“顺以说”,是以顺道感格,起“假庙”“用牲”之意。“刚中而应”,是有德者居位,而上下应之,起“见大人有攸往”之意。

王假有庙,致孝享也。利见大人亨,聚以正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。

朱熹:释卦辞。

程传:王者萃人心之道,至于建立宗庙,所以致其孝享之诚也。祭祀,人心之所自尽也,故萃天下之心者,无如孝享。王者萃天下之道,至于有庙,则其极也。《萃》之时,见大人则能亨,盖聚以正道也。“见大人”,则其聚以正道,得其正则亨矣。萃不以正,其能亨乎?“用大牲”,承上“有庙”之文,以享祀而言,凡事莫不如是。丰聚之时,交于物者当厚,称其宜也。物聚而力赡,乃可以有为,故“利有攸往”,皆天理然也。故云“顺天命也”。

来知德曰:尽志以致其孝,尽物以致其享。

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
朱熹:极言其理而赞之。

程传:观萃之理,可以见天地万物之情也。天地之化育,万物之生成,凡有者皆聚也。有无动静终始之理,聚散而已,故观其所以聚,则“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”。

王弼曰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情同而后乃聚,气合而后乃群。

胡炳文曰:咸之情通,恒之情久,聚之情一。然其所以感所以恒所以聚,则皆有理存焉。如天地圣人之感,感之理也。如日月之得天,圣人之久于道,恒之理也。萃之聚以正,所谓“顺天命”,聚之理也。凡天地万物之可见者,皆此理之可见矣。故《本义》于所感则曰极言感通之理,于所恒则曰极言恒久之道,于所聚亦曰极言其理而赞之。

李光地:“顺天命”虽系于“用大牲”“利有攸往”之下,然连假庙见大人之意,皆在其中矣。盖万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,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,“圣人作而万物睹”,是乃天地人物之所以联属而不散者,实天之命也。《咸》、《恒》皆推言造化人事,而后终之以天地万物之情可

见。此卦则天人之义已备,故言“顺天命”而遂极赞之。

泽上于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朱熹:“除”者,修而聚之之谓。

程传:泽上于地,为萃聚之象,君子观《萃》象,以除治戎器,用戒备于不虞。凡物之萃,则有不虞度之事,故众聚则有争,物聚则有夺,大率既聚则多故矣,故观《萃》象而戒也。“除”,谓简治也,去弊恶也,除而聚之,所以“戒不虞”也。

王弼曰:聚而无防,则众生心。

《朱子语类》云:大凡物聚众盛,处必有争,故当豫为之备,又泽本当在地中,今却上于地上,是水盛有溃决奔突之忧,故取象如此。

王申子曰:泽上有地,《临》,则聚泽者地岸也,泽上于地,《萃》,则聚泽者隄防也。以地岸而聚泽,则无隄防之劳,以隄防而聚泽,则有溃决之忧,故君子观此象为治世之防,除治其戎器,以为不虞之戒。若以治安而忘战守之备,则是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也,其可乎。

子夏易传;顺而以说,柔无违也。刚中正而应,保其萃以通也。天下大聚,正者而孝享,聚其昭穆,刚尊而利以见也。萃其正而通也。用大牲吉,聚而丰之,得其称也。夫聚而通之。何往不利。顺于类正而相聚得其通,而保其久也。天地万物之情见于此矣。

象曰:澤上於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泽得地以久,地得泽以润相,聚之道也。众之聚也,不可以无防,故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(坤下兑上)。萃:亨,王假有庙。

虞翻曰:观上之四也。观乾为王。假至也。艮为庙,体观享祀,故通。上之四,故“假有庙,致孝享”矣。

利见大人,亨,利贞。

虞翻曰:大人谓五。三四失位,利之正。变成离,离为见。故“利见大人,亨,利贞”。聚以正也。

用大牲吉。利有攸往。

虞翻曰:坤为牛,故曰“大牲”,四之三,折坤得正,故“用大牲吉”。三往之四,故“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”。

郑玄曰:萃,聚也。坤为顺。兑为悦。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,悦德居上待之。上下相应,有事而和通,故曰“萃,亨”也。假,至也。互有艮巽,巽为木,艮为阙。木在阙上,宫室之象也。四本震爻,震为长子。五本坎爻,坎为隐伏。居尊而隐伏,鬼神之象。长子入阙升堂,祭祖祢之礼也。故曰“王假有庙”。二本离爻也。离为目,居正应五,故“利见大人”矣。大牲,牛也。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,必杀牛而盟,既盟则可以往,故曰“利往”。

案:坤为牛,巽木下克坤土,杀牛之象也。

《彖》曰:萃,聚也,顺以说,刚中而应,故聚也。

荀爽曰:谓五以刚居中,群阴顺悦而从之,故能聚众也。

王假有庙,

陆绩曰:王,五。庙,上也。王者聚百物以祭其先,诸侯助祭于庙中。假,大也。言五亲奉上矣。

致孝享也。

虞翻曰:享,享祀也。五至初,有观象,谓享坤牛,故“致孝享”矣。

利见大人亨,聚以正也。

虞翻曰:坤为聚,坤三之四,故“聚以正”也。

利贞。

《九家易》曰:五以正聚阳,故曰“利贞”。

用大牲吉。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。

虞翻曰:坤为顺,巽为命,三往之四,故“顺天命也”。

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
虞翻曰:三四易位成离坎。坎月离日,日以见天,月以见地,故“天地之情可见矣”。与大壮、咸、恒同义也。

《象》曰:泽上于地,萃。

荀爽曰:泽者卑下,流潦归之,万物生焉,故谓之萃也。

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虞翻曰:君子谓五。除,修,戎,兵也,《诗》曰:修尔车马,弓矢戎兵。阳在三四为修。坤为器。三四之正,离为戎兵、甲胄、飞矢。坎为弓弧,巽为绳。艮为石,谓穀甲胄,锻厉矛矢。故“除戎器”也。坎为寇,坤为乱,故“戒不虞”也。

45.萃卦——论团结聚合

坤下兑上

萃: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利贞;用大牲

吉,利有攸往。

[译文]萃卦象征会聚:君王用美德感格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,利于出现大人,前景亨通利于守持正固;用大牲祭祀可获吉祥,利于有所前往。(假:通“格”,感格,感动。大牲:丰厚的祭品,指牛。)

[提示]总括团结聚合的途径、方法与政治作用。

孔子在<系辞传>开头一段即指出:“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早在荒古时代,人类的祖先为了战胜自然,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,就已经自觉地聚合成群,过着群居的生活。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,这时的聚合已不再单纯是为了生存,而更多地带有政治色彩,聚合的方式也不再仅仅是实体的聚合,而更多地属于社会心理上的聚合,于是人类的会聚进入了更高级的形态,我们通常称之为“团结”。只有增强凝聚力,加强团结,才能战胜敌人、发展自己,一句话,“团结就是力量”。但是团结、聚合不是无原则的,究竟怎样聚合、团结,这就是萃卦所要讨论的内容。

“萃”的意思好懂,人们常说的“荟萃”就是会聚的意思。萃卦象征会聚,但卦辞“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”等,似乎与会聚没有什么关系。

恰恰相反。“王假有庙”,意为君王用美德感格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,这正是神人之聚,而神人相聚的目的是要将天下人聚合起来。古代遇国家大事,天子诸侯一定会到庙中祭祀祖先,以己之精神感格祖先之精神。通过这一番神与人精神上的会聚,向世人昭示,他们的思想是秉承或者符合先人意志的,以此统一思想,把人们聚合起来。

我明白了,原来“王假有庙”是古代萃聚天下人最有效的办法。但是人聚则乱,物聚则急,必须有大人物来统治才可导致亨通,并利于守正,所以卦辞又接着说“利见大人,亨利贞”。

说得对。当萃之时,万物萃聚盛多,国家处于富有的时代,因此祭祀要用牛这样的“大牲”才能表达祭者的诚意,而不要用羊之类的微薄的“小牲”。而国家既然民富物丰,人民又团结一致,正是大有作为之时,所以卦辞最后说:“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。”

概括地说,卦辞主要讲了三个问题:一是要奠定团结聚合的思想基础。这就是当需要萃聚团结之时,通过君王庙祭实现神人相聚,以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,实现团结。二是要健全团结聚合的组织手段,即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,以使团结、会聚走上亨通、正确的道路。三是要发挥团结聚合的政治作用,俗话说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,当人们都团结聚合在“大人”的周围时,正利于干大事、创大业,“利有攸往”,千万不要碌碌无为,无所事事。

卦辞的意思,你完全掌握了。下面看《彖传》。

《彖》曰:萃,聚也。顺以说,刚中而应。故聚也。

[译文]《彖传>说:萃,意思是会聚。在下者顺从而在上者和悦,阳刚者守持中道并应合于阴柔者,所以能会聚众庶。

[提示]以卦体解释卦名。

“萃”的意思是会聚。《彖传》所说的“顺以说”之意,是以上下卦体来释卦名的。萃卦下体为坤为顺,上体为兑为说(悦),上和悦而下顺从,上下自然可以聚合在一起。但下一句“刚中而应”较为难懂,我还没有看出其具体所指。

这句是就二与五两个中位而言的。九五阳刚居中,下应六二柔中,故曰:“刚中而应”,象征君臣间的聚合。我们再看下文。

王假有庙。至孝享也。利见大人亨。聚以正也。用

大牲吉,利有攸往。顺天命也。

[译文]君王用美德感格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,要表现出对祖先的忠孝与享祭的至诚之心。利于出现大人,前景亨通,说明会聚之时要有大人的领导才能遵循正道。用大牲祭祀可获吉祥,利于有所前往,因为这样做是顺乎自然规律的。(至:这里是表达、表现的意思。)

[提示]解释卦辞。

这段《彖传》逐句解释卦辞,大意可以看懂。

《彖传》对卦辞的解释有三个要点:一是指出君王在庙祭之时要对祖先表现出“孝”与“享”两方面的至诚之心,即在思想上要表现出最大的孝心,在物质上要拿出最丰厚的祭祀品,非如此不能感格神灵。二是指出聚合之时要团结在“大人”的周围,并且要遵循正道。“大人”指九五之君。作为一个国家,臣民能与君王聚合,团结在其周围,又各以其正道而行,君为君,臣为臣,民为民,各自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,必然上喜悦而下顺从,国家也就兴隆昌盛起来。三是指出要依据客观具体条件、顺乎自然规律行事。至于以前损卦卦辞所说:“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”那是处在减损之时,即使只用二簋之食也可行享祭之礼,此为损其所当损,而现在的萃聚是国富物丰之时,祭品则应当丰盛。同时,萃聚之时,也是大有作为的时代,所以利于有所前往。而此时“用大牲吉”也好,“利有所往”也好,都是顺应“天命”,即是符合客观条件、顺乎自然规律的。

老兄这么一分析,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。

观其所聚。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
[译文]观察会聚现象,天地万物的性情就可以明白了。

[提示]发挥卦旨。

从会聚的现象中到底能看出天地万物的什么性情呢?

《彖传》最后这两句是孔子解释卦辞之后所做的发挥,比照《系辞传》所言“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来看,天地万物的普遍情理不外乎聚合与离散。阴阳和悦顺从就能聚合,互相违逆则离散。而聚合则兴旺,离散则衰止,所以从天地万物的聚散中可以看出事物兴衰的端倪。

《象》曰:泽上于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[译文]《象传》说:水泽居于地上,象征会聚。君子因此修治兵器,以戒备不测之变乱。(除:修治。不虞:不测。)

萃卦上兑为泽,下坤为地,有“泽上于地”之象,泽既上于地,则必有水聚,所以象征会聚。不过“泽上于地”,说明水聚合盈满高出地面,随时都有可能冲决堤坝,这是很危险的。

正因为有此危险,所以君子观此卦象联想到物聚人盛也可能发生争执变乱,所以要修治兵器,加强武备,以防不测。

原来是这么个思路。处在人民团结、国家兴旺的时刻,却想到要加强武备,以防范国家出乱子,的确是高瞻远瞩、居安思危啊。

《象传》的立论往往是独辟蹊径,的确不同凡响。


406573106504 2024-11-17 01:21

来源:邵长文易经爻辞解析  作者:自助算命详解  Tag: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十五卦:萃卦正解-泽地萃(兑上坤下)
评论列表
编号搜索: 搜